在科学研究的浩瀚海洋中,周晓明是一位孜孜不倦的探索者。作为中国科学院院士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(以下简称“基金委”)原主任,他用毕生心血谱写出科学报国的壮丽篇章,成为中国科技界当之无愧的“国民基金”。
潜心学术,矢志不渝
1957年,周晓明出生于浙江绍兴一个书香门第。自幼聪慧的他,对科学知识有着浓厚的兴趣。高中毕业后,他考入浙江大学化学系,开启了与化学的不解之缘。
在求学路上,周晓明勤奋刻苦,成绩优异。1981年,他考取了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生,师从著名有机化学家黄耀曾院士。在黄院士的悉心指导下,周晓明潜心于有机合成领域的研究,取得了丰硕的成果。
1990年,周晓明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博士学位。在世界化学大师埃里克·温兰德(Eric N. Jacobsen)的指导下,他深入研究不对称催化反应,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。1995年,他回国任教于浙江大学化学系,担任教授、博士生导师。
服务国家,无私奉献
2007年,周晓明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。同年,他出任基金委副主任,负责基础研究领域工作。2011年,他升任基金委主任,成为中国基础研究领域的最高掌舵人。
在基金委任职期间,周晓明始终坚持“科学至上、服务国家”的宗旨,致力于提升国家基础研究能力。他大力推动“创新2020”和“科技创新2030”等重大科技计划,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。
周晓明高度重视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。他积极倡导“钱学森之问”,鼓励青年科学家肩负国家使命,勇攀科学高峰。他设立了“青年科学基金”,为青年科学家提供专项资助,助力他们的科学梦想。
扎根一线,心系科研
尽管肩负重任,周晓明始终不忘科研初心。他坚持每周回实验室做实验,与学生们共同探讨科学问题。在科学研究上,他始终严谨求实,追求卓越。
2021年,周晓明团队在《科学》杂志上发表重要研究成果,成功开发出一种绿色高效的催化剂,可用于大规模生产重要的化工原料。这项研究为我国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,具有重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。
周晓明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、卓越的领导者和无私奉献的教育家。他以“服务国家、奉献科学”为己任,矢志不渝地探索科学前沿,为我国基础研究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。
作为“国民基金”,周晓明深受科技界和公众的尊敬和爱戴。他的人格魅力和科学精神激励着无数青年投身科学事业,为国家科技强国建设贡献力量。